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视点||张惠:信息公开是疫情防控前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庚子辞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己亥已去,庚子已启,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信息公开是疫情防控前提
  

       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2020年1月26日和1月29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分别发布对广东省各地市疫情通报透明度测评第一期(信息发布监测范围:1月22-25日)和第二期(信息发布监测范围:1月26-29日),对各城市官方渠道发布的病例信息细致程度、公开程度等发布质量,以及响应时间、通报发布频次等进行测评,以评促建,推动各城市在疫情通报方面,信息公开得更及时、更透明。(点击查看“疫情通报透明度测评”专题。)连日来,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佛山等城市不断细化疫情通报信息,加快疫情通报响应速度。截至记者发稿时,广东已有6个城市主动公开确诊病例逗留场所名单,疫情“一天两报”的城市从1月29日的5个增加到12个。


深圳在全省率先公布病例逗留场所、小区

       深圳是广东较早发布确诊病例行动轨迹的城市,也因此在第一期的“广东省各地市疫情通报透明度测评”排名第一。此后,深圳持续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精细度,一是公布除患者个人隐私以外的所有确诊个案的详实信息,至今已公布110个。二是在疫情发布方面,1月30日晚上11点,深圳市卫健委公布确诊病人出现病征期间曾逗留过的31个小区、场所。

       这些举措切实落实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中落实群防群控的要求。从行政区精确到具体的居民小区,并制作病例分布图。信息公开清晰,市民就更加懂得如何自我管理,也多一份警惕,既回应了市民的需求,也利于疫情防控的社区综合治理。信息发布后,多位市民网友在“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下留言,对其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表示认可,让市民有更多知情权和安全感。

       在疫情信息发布更细化的同时,深圳疫情通报的时间也有所调整。1月31日上午9时,省卫健委发布疫情通报,仅17分钟后,“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推送“疫情速报”,公布病例基本情况和行政区分布,1月31日下午的疫情通报时间仅与省卫健委通报相差3分钟。

       除深圳外,各城市信息公开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江门1月30日出现确诊病例,当晚8点公布确诊病例行动轨迹,细致到其到过的商场、小区、停车场及加油站等。中山市1月31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度公开确诊病例逗留过的小区名单。珠海发布”微信号通报1月31日上、下午两次公布确诊病例逗留过的小区、场所名单。1月31日中午,梅州市卫健局公布首批确诊病例活动过的5个小区。1月31日下午“健康佛山”通报确诊病例逗留过的28个场所名单。

       至此,广东已有6个城市主动公开确诊病例逗留场所名单。此外,昨天下午开始,疫情“一天两报”的城市从1月29日的5个增加到12个。


疫情防控需全社会多主体的协同共治

       自从200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便成为了法治政府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准则。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玉自1月20日开始一直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求。特别是突发性公共卫生疫情防控中,政府的信息公开,不仅是广大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的主要渠道,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惠也有相同的看法,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主体的协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信息公开是快速、有效进行协同的前提条件。首先,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的产生;第二,政府加强信息公开,能够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三,信息公开也会反过来影响政府的信息治理能力,完善的信息公开要求政府具有较强的分级分层信息管理能力,“如何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而链条完整的信息,对政府是一项考验”。

       对于广东及各城市对于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公开,张玉认为值得肯定,体现政府能够充分借助全媒体时代,多节点、网格化和扁平化的传播模式,迅速回应和保障民众对“新冠”感染区域和感染人群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一方面,疫情通报较好地展示了信息发布的实效性和准确性,避免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及时地彰显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回应性,正确引导舆论,制止谣言产生,“有效地降低了防疫时期的社会治理成本”。

       南都记者了解到,张惠所在相关团队还向广东省卫健委提交了有关疫情防控的建议书,利用如微信小程序等技术完善疫情监控和物资短缺问题等。


媒体测评推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

       两位专家共同指出,南都通过对广东各市疫情通报透明度测评,有效推动和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

       张玉谈到,媒体在第一时间以第一手真实、可信的数据,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有效引导多元化、低门槛的社会讨论空间中的公众议题,增进了提高政府信息文本公开的合法性。南都通过测评不仅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准确性,而且提升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公共认同性,有效杜绝不法谣言的产生,实现了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张惠认为,媒体测评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有三个重要价值:

       第一,测评是一种公众反馈,可以促进各个主要城市的政府对信息公开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估和自检,找到不足之处;

       第二,测评是一种监督,对不同城市信息公开在细节上的评估和分析发挥了媒体的监督功能,能够促进城市政府完善信息管理过程;

      第三,测评还起到教育作用,使公众树立正确理性的信息公开意识。


来源:《南方都市报》2020-02-01
统筹:南都记者 尹来
采写:南都记者 赵安然 贺蓓 李春花 李文 赵青 实习生 冯靖茵 


我们的声音
谢俊贵:试论SARS的社会控制
周利敏:从经典灾害社会学、社会脆弱性到社会建构主义
周利敏:中美应急管理结构比较研究
周利敏: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灾害治理研究
张庆鹏: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干预模式的拓展路径
谢俊贵: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生发逻辑与控制理路
张惠:影响灾害治理中社区学习的关键因素
姚华松:疫情笼罩下的“黄冈乡愁”

致家长、教师、学生的一封信

01

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信息统一由卫生健康部门发布,可关注国家专业权威部门和正面媒体的疫情发布,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

02

合理安排出行

    如非必要请勿前往武汉及其他出现疫情的地区;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非去不可请佩戴口罩。从湖北等地返回广州时,请按有关指引自觉配合实行居家隔离。

03

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不安排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校外培训等聚集性活动。学校场地均不对外开放,假期师生不提前返校。

04

保持居家整洁

    居室要勤通风换气,及时清理垃圾,保持整洁卫生。

05

注重手部卫生

    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06

避免接触患者

    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流鼻涕等)密切接触。

07

合理安排饮食

    尽量避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08

合理安排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落实寒假体育家庭作业,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09

积极主动就医

    出现发热、咳嗽或打喷嚏、呼吸急促等疑似新型症状,请戴好口罩前往医院就诊。

10

配合排查登记

    教育部门在近期开展假期动向相关排查,请各位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积极配合。

                                广州市教育局 



谷琶特辑

谷琶资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什么?怎么防?

谷琶资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要求

谷琶特辑||庚子献辞: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谷琶特辑||己亥献辞: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谷琶特辑||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谷琶特辑||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

谷琶致敬||广州大学之父:陈炳权先生传

谷琶特辑||庚子献礼:回望己亥的编年史

谷琶特辑||庚子祝福:无负今日,不负将来

谷琶特辑||庚子祝福:拥抱时代,携手未来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



●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zggxy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社会创新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